 EN
技术百科

聚焦洁普动态,分享行业热点,传递绿色科技,倡导环保理念

为什么要控制RDF替代燃料的粒度?

在水泥窑、热电锅炉等工业场景中,RDF替代燃料的粒度控制直接影响燃烧效果和设备运行稳定性。以下是粒度管理的核心作用及行业实践依据:

一、燃烧效率的关键保障

1. 燃烧充分性

  • 大颗粒风险:超过100mm的燃料块在窑内难以完全燃烧,易形成未燃碳粒(如某水泥厂案例中,大块RDF导致分解炉出口CO浓度超0.7%),热值损失可达15%以上。
  • 小颗粒优势:50-80mm的均匀粒度能增大燃料与空气接触面积,燃烧速度提升30%,燃尽率可达98%以上。

2. 热值稳定性

粒度差异会导致燃烧速率不均,例如混合工业固废中若含大块石膏板,其低热值区域会拉低整体燃烧温度,影响熟料质量。

二、设备保护与运行安全

1. 避免堵塞风险

未破碎的编织袋、长条塑料等易卡堵给料口。某企业因RDF中混入30%大尺寸杂质,导致输送带每月停机清理3次。

2. 窑况稳定性

粒度过小(<5mm)易被气流裹挟至预热器,造成结皮加重。某生产线因RDF灰分中<3mm颗粒占比超40%,预热器C5筒结皮厚度增加50%,被迫减产检修。

三、环保与经济性平衡

1. 氯离子控制

大块含氯塑料(如PVC)内部氯难以挥发,易在窑尾富集。粒度<80mm时,800℃高温下氯挥发率可达90%,而大块燃料仅能释放30%。

2. 灰分分布均匀

均匀粒度使灰分分布更均衡。某企业通过将RDF粒度控制在50mm以内,熟料氯离子波动从±0.06%降至±0.02%。

3. 燃料成本优化

粒度分级后,高热值细颗粒(如废塑料)可优先用于窑头高温区,低热值粗颗粒用于分解炉,燃料利用率提升12%。

控制RDF粒度绝非简单的物理加工,而是通过原料适配→工艺匹配→设备优化的系统性工程,实现燃烧效率、设备寿命、环保指标的三重提升。随着智能分选设备的普及,未来粒度控制精度有望达到±1mm,推动RDF替代燃料从“能用”向“用好”跨越。

收藏 分享

下一篇: 被称为黑色污染的轮胎怎么变废为宝?